尽管经历了多番波折,但双年展的价值只是一个千里马等待伯乐的过程,在当前的博弈格局下,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上海双年展主要赞助权似乎将成为水到渠成式的最后结果,而嘉盛莱宝(Bank Sarasin & Co. Ltd)在季丰轩画廊的促成下,幸运地获得了这个宝贵的商业资源。
嘉盛莱宝成立于1841年,是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控股的著名私人银行。瑞士嘉盛莱宝拥有长期支持艺术创作的传统,且醉心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及交易。令其最骄傲的项目是与瑞士著名现代艺术博物馆 Foundation Beyeler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虽然此次合作并未向外界公布具体赞助数额,但是根据其以往对艺术的巨大投入,以及其他私人银行对于艺博会或者双年展的投入分析,此次5届赞助总数不会少于2000万元,即平均每届400万元以上。
据赞助方提供的资料来看,这次赞助是中国当代艺术迄今为止最大的捐助项目,也可能是未来若干年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国外赞助商具有其传统的底线:赞助商的品牌标记可能只会低调地出现在展览手册的后面,展厅里看不到赞助商的任何标识,决不喧宾夺主,在这样的传统基础上,如此高额的投入,期盼的回报是什么?
品牌附加值自然是一个投资的重点,特别当需要一个打入中国市场立足点的时候,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虽然可能中国潜在客户并不关心甚至反感当代艺术的存在,但如果能够吸引足够的本地西方背景人士,也算站稳脚跟了。
路,或者歧路
是金融界从不做一个维度的投入产出,其对回报的需求必然是多方面的。参照其以往的经验来看,服务于私人银行的艺术品收藏基金,是其重要的战略之一。正如在上届上海双年展电视营销活动中,嘉宾王英伟所提到的:“艺术不是消费品,不能随便定价格,艺术是无价的。现在拍卖行里面看到的都有各自的利益所在,不是说这个画多少钱,而是买这个画的人的理念是怎么样的,艺术是一个经济的游戏。”而这个经济游戏的根本在于定价,艺术品的定价机制究竟在哪里。
相对于经典艺术,技法和叙事性的创新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的基础标准。而对于当代艺术,对于已经被消解了主体的艺术本体而言,什么才是这个定价体制的关键?是创新?是批判性?还是学术性?或者是别的什么。然而创新是历史,批判是政治,学术是逻辑,消解的只是艺术本身的主体,而非它消解的对象。于是当代艺术将要或者已经面对了一种悖论,就是定价体系完全被其企图消解的体系所控制,被批判的政治、逻辑的学术、历史的创新所左右,而其集成恰恰就是双年展制度。
双年展就是整个当代艺术定价的重要环节,虽然绝大多数策展人依旧抱着满腔热血,缔造自己的人文空间,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双年展可以让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上升。如同股票购买的关键在于建仓价格一样,进入了双年展体系就等于给予自己在低位建仓的机会,并且直接依托双年展拉高藏品的价格,但与股票市场不同的是,艺术品的价格只有上升通道,而没有下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