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主题工作坊第二场之“学术与市场——作为判断艺术价值的交互抗衡力”在798第零空间举行。巴黎政治学院的年轻博士何?担任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龚继遂和北京德美艺嘉公司副总裁梁砾出席,《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朱青生教授、总监滕宇宁作为主办方负责人也参与了对谈。大家共同围绕着“学术和市场在当代艺术价值的判断中各自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讨论内容涉及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学术与艺术批评的参考作用、当今火爆的艺术市场和今年拍卖中艺术作品频出天价的现象、艺术品拍卖与艺术基金面临的主要风险何在等。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里,资本的力量要远远强于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力量,艺术界里的常识——“人人都可从中得利”,或许就是这一现象的根源。
龚继遂和梁砾均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运作特征较为明显,无论是在拍卖界或艺术基金领域,资本为主要决定因素,学术或艺术评论的影响力很小。资本做局、学术退后的现象导致拍卖行业赝品丛生,艺术基金经理也不以艺术批评作为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的依据。
除以上因素外,龚继遂也认为,当今艺术市场的火热既是一种历史现象的延续,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它是在当前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形势下,受到媒体的宣传影响,不断酝酿而成的。艺术作品屡破亿元天价,与其说是艺术品价值的正常回归,不如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宏观经济现象。他还强调,我们不能拿吴冠中、齐白石的作品价格与西方的毕加索、沃霍尔做简单类比,这样既无必要,也不贴切。拍下吴冠中、齐白石的书画如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购买行为,它背后有着示范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经济效应,有着不可限量的附加价值。
业界人士梁砾也指出,当今的艺术市场不是简单的“艺术品市场”,而是“艺术产品市场”,或者说是“艺术商品市场”。在如今当代艺术的投资过程中,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选择主要立足于市场的价值判断,学术和批评的价值判断的作用反而不大。
关于拍卖行业和基金行业的风险规避,龚继遂认为应该在艺术品投资中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和出手渠道,但是现今市场缺乏对投资的道德基础、学术基础和可持续性的重视和强调。艺术市场还缺乏配套的服务(例如艺术品的保管、保险机制),缺乏配套的制度化建设(例如艺术品的登记、产权和交易制度),这些问题都加大了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性,也加重了艺术市场的系统性危机。
作为艺术基金主管的梁砾强调,机构投资人在艺术市场的资产配置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艺术基金的产品设计和基金经理的决策十分关键。我们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组织优秀团队,建立品牌,不断注重机构的制度创新。
可见,面对现今的艺术市场,一方面有其发展和运作的合理性,它转移了“热钱”,顺应着宏观经济的大趋势,另一方面配套的机制、服务、政策、法规都存在着很不完善的地方,拍卖作假频频曝光,艺术品价格屡被哄抬,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选择缺乏合理的学术价值判断,总之“规范”二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最后谈及学术的“失语”和边缘化状态,龚继遂指出,学术应该不懈地坚持其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应该回避和逃脱,反而应该勇敢地介入,争取和发挥话语权,积极参与到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市场中。
总体而言,艺术投资作为商业投资行为之一,追逐利润是根本目的,风险防范为主要内容。然而,艺术收藏与艺术投资仍然有着本质区别,收藏的过程是文化价值累积的过程,投资的过程则是资本累积的过程,如果无法将艺术收藏与艺术投资做出区别,势必导致资本对文化价值的侵蚀,即“利益最大化”成为主导艺术品价值的理由。如龚继遂老师所言,“流通领域的艺术品并不能产生现金流”,艺术品在流通中产生的唯一价值,即艺术品的学术与文化价值。中国目前的艺术投资与收藏态势,值得各界人士进一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