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表现物体的技法怎样选择与运用
静物写生步骤
1.首先用淡蓝色颜料或铅笔勾出整组静物的布局安排,并简略地画出物体的明暗转折关系,为进一步的铺色、塑造确立准确的定位。
2.这组静物的背景和台面衬布都是浅色(白色、灰黄绿色),所以从重颜色的主体物陶罐画起,顺势铺出水果及酒杯的色彩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水果的色彩差异和倾向。注意不能在某一物体的描绘过程费时过多,以免陷入局部的孤立刻画之中,铺大的色彩关系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二阶段:深入表现阶段。这是三个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深入刻画的程度及其表现的效果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
在这一阶段里需要具体深入地表现各部分物体的色彩关系,表现出物体的主次、强弱、虚实的差别,物体丰富的转折层次、体积和空间关系,并应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特征。深入表现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具体的刻画中忘记了整体的比较和整体的深入,切忌在某一物体上孤立地进行。当画一个物体时应时刻把该物体的色彩与其周边的背景及物体色彩进行比较、观察与联系地加以表现。如画一个苹果时,要连同它的背景色彩一起画,这样才会使这一物体与其所处环境的色彩形成一种正确的色彩对比关系。深入刻画阶段应限定在二小时以内。
厚画法与薄画法又称为干画法与湿画法。
厚画法主要指在作画过程中调色时用水较少,覆盖时用色较厚,用色量较大。而薄画法通常是指作画时调色较稀薄滋润,具有水色淋漓的绘画效果。
厚画法与薄画法究竟选择哪种好?又该如何运用呢?
其实厚画法与薄画法在水粉画写生中常常是结合运用的。当然,也有一些作者偏爱用厚画法或薄画法,这也是由各人的作画习惯而定的。
为了便于说明不同手法及把握其作画的方法,我们先分开来谈这两种画法各自的特点。厚画法作画时,用笔蘸色饱满,掺水较少,表现物象时须下笔肯定有力,笔触方向感明确。它非常适宜表现形体转折明确、结实厚重的物体,如土陶罐、火锅、土豆、瓜果等。在厚画法的表现中除了厚堆、塑造的方法以外,也可采用透底画法。这种方法是笔上的颜料虽然干厚,但蘸色量不多,用笔作画时轻松流畅,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即落笔的色彩不要画死、画实,使人感到很透气,底色会在笔与笔之间显露出来,共同构筑该色彩区域的基调倾向。这种手法可造或轻松、活泼、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
薄画法,一般是大面积的铺色,水色淋漓,然后一层层加上去。采用薄画法时,用色及用水量都要充足,一气铺好大的画面关系。运笔作画快而果断,不然会产生很多水渍。薄画法往往适宜表现柔软的衬布、玻璃倒影、瓷瓶、花卉或水果等,这会有助于表现出物体的光泽及微妙的色彩变化。选择何种手法去表现对象,一方面根据物体的种类而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个人的作画习惯及偏爱决定的。
用厚画法和薄画法都可以画各类物体,亦可将厚画法与薄画法加以综合运用。一般而言,暗部的色彩和远处背景物体的色彩应画得薄一些、虚一些,亮部的色彩和近处物体的色彩应画得厚一些、实一些。这样容易拉开前后的色彩强度,同时也符合我们的视觉感受。
色彩写生的三个关键阶段是:大体铺色阶段、深入表现阶段和整体调整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有机地互相联系的,不能机械地理解。
第一阶段:大体铺色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构图布局安排,确定单色结构轮廓稿。静物写生构图是根据具体物体及作画者的角度确立横幅或竖幅画面的,构图一般多为三角形构图、复合三角形构图、椭圆形构图等等。三角形构图应避免等腰三角形,因为这样画面会显得呆板。确定了构图后,用淡蓝色或棕褐色(较沉着的颜色)线条勾画轮廓结构,要求比例、透视、形体结构转折准确,并根据物体的主次、强弱简略概括地表现出深浅、虚实关系。
接下来准备铺大体色彩关系。在着色之前,首先应对该组的静物色调有一个总体感受,它是什么色调倾向的静物,从色相上区分是蓝调子还是黄调子,从色性上辨别是暖调子还是冷调子,从色度上去比较是灰调子还是鲜艳调子。上述几个方面都是帮助我们感受和识别色调的有效方法。明确了基本色调后,应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牢记于心并贯穿于作画过程的始终。有了对整组静物的色调感受和确认,便可以快速地进入大体铺色阶段。铺大体色彩关系应从主要重点物体入手,从暗部、投影等深色落笔。这个阶段应迅速而概括地把整个画面的大体色彩关系全面铺开,比较并把握不同物体间的色彩倾向差别。暗部、中间面、投影、反光色彩应一次铺好,亮面、高光暂时留出。不要在局部细微关系上过多纠缠,简练概括而整体地铺色是这个阶段的工作核心。第一遍铺大体色彩关系时用色不宜太厚,以免深入覆盖时产生于结、龟裂及无法盖住底色等问题。第一阶段的工作应控制在一小时三十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