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故宫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央电视台CCTV-10联合组成的康巴地区民族考古综合考察团满载收获返回成都。这次考察历时15天,途经四川、西藏、青海三省区,考察了四川省和青海省两省八县的文物点30多处,行程3000余公里。
考察团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研究员担任团长,成员除故宫博物院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外,还邀请了国家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参加,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藏传佛教、西南考古、格萨尔、古代交通史、西南民族史等。甘孜州文化局宋兴福局长等陪同考察。遥感定位等新型科技手段也被运用于本次考察活动中。本次考察的重点和取得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扩大了石棺葬分布的地域。本次复查和考察石棺葬地点六处,分别位于丹巴、炉霍和德格三县,跨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上游区域。雅砻江支流鲜水河流域近年来新发现的石棺葬地点较多,说明这一区域是石棺葬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从炉霍县县城附近的石棺葬墓群中采集的遗物来看:陶器除具有自身的特征外,还具有我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部分文化的特点,铜器则带有明显的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表明这一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存在着南北文化的交流,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关于石棺葬,以前考古界更多关注的是岷江上游地区,本次考察在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上游又发现了石棺葬,特别是德格县喇格村发现的春秋至东汉时期的石棺葬墓群,为金沙江上游区域的首次发现,扩大了石棺葬的分布地域,为研究石棺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材料。
二、寺藏文物的鉴定。康巴地区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区,活跃的民族走廊,藏传佛教是其共同的文化基础。这里是藏族历史上后弘期10世纪重要的藏传佛教复兴基地下路弘法之一,不仅有格鲁派的寺院,还有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甚至还有原始宗教——苯教的寺院,各教派和睦共处,互相影响,共同发展。这里还是藏传佛教艺术中心,最重要的艺术流派嘎玛嘎止派广泛流行,到18世纪达到鼎盛。所以对寺庙文物的考察成为我们此次考察的重要目标之一。考察团对10余座寺院所珍藏的佛教铜造像和唐卡等1000多件文物进行了鉴定,发现了早到9世纪,晚到20世纪的大量珍贵藏品。这是对该地区文物最权威的一次鉴定,很多藏品还是第一次面世。此次鉴定的规模和数量是有史以来康巴地区最大的一次,同时对寺藏文物的规范化保护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