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天的发掘,株洲攸县九埠江镇色江村古窑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昨天傍晚,本次发掘领队袁伟向记者透露,目前古窑址已出土瓷器1000多袋,其釉色明显区别于湖南此前出土的湘阴釉和衡山釉。色江村古窑址的发现,丰富了湖南瓷器的种类。
色江村古窑址位于醴茶高速考古区域内。8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例行考古勘察时发现这一遗址,随即开始了发掘工作。据袁伟介绍,色江村古窑址规模较大,目前已清理出两座龙窑,共出土瓷器1000多袋。袁伟称,从其数量和规模来看,“这里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瓷产地”。袁伟还进一步解释说,在九埠江周边也曾出土过古窑址,所以“攸县很可能是当年湖南重要的瓷器产地”。
袁伟称,此次出土的瓷器且多为青釉和酱色釉,相比于湖南此前出土的湘阴釉和衡山釉,特征鲜明。但这些瓷器究竟是如何烧制的?袁伟坦言目前尚不知。不过他推断,攸县毗邻江西,而江西的制瓷技术自古非常发达,所以攸县的瓷器烧制技术很可能是从江西传过来的。对于出土瓷器所属年代,袁伟表示,发掘初期,他曾请省内瓷器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瓷器出自宋元时期”。袁伟说,在后来的发掘中,他在窑内发现一枚上有“崇宁重宝”字样的铜钱,“由此可判断,古窑的年代不会早过北宋徽宗”。袁伟综合上述考据,初步判断色江村古窑址的年代为南宋。
据袁伟介绍,接下来将继续把古窑清理作为重点,并着手对出土瓷器进行复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