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考古工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加大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分段工作的方法。连霍改扩建线路穿越整个邙山地区,线路较长,而且涉及不同时期的遗址和墓葬。我们根据邙山陵墓的分布特点,将全线分成6个区段。每一个区段自成一体,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组织业务力量实施发掘。这6个工作区段分别为:1.朝阳段(北魏陪葬墓群);2.玉冢遗址区(玉冢北魏陵园遗址、后沟东汉墓园);3.大汉冢遗址区(大汉冢东汉陵园遗址);4.朱仓西遗址区(朱仓M722、M707东汉帝陵陵园遗址M708、M709东汉墓园遗址);5.朱仓东段(东汉陪葬墓群);6.刘坡段(西晋、曹魏墓葬密集区)。这样的做法保持了遗址区、墓葬区的完整性,突出了重点,既便于开展工作,又便于资料的整理。
东汉帝陵陵园遗址的新发现
连霍高速改扩建陵墓遗址的发掘工作集中在大汉冢、玉冢、朱仓3个遗址区。大汉冢是邙山地区最大的东汉时期帝陵级别的封土墓冢,其陵园建筑遗址主要集中在高速以北,高速以南地层堆积破坏严重。为了寻找陵园的范围,该区域对一些沟做了解剖;另外在洛阳服务区扩建南区发现数段夯土,初步确定为大汉冢陵园建筑遗址群的南界。玉冢遗址区主要是玉冢北魏帝陵陵园遗址和后沟东汉墓园的一部分,有关东汉陵园遗址的发掘以朱仓遗址区最为重要。
朱仓遗址区,位于孟津县平乐镇朱仓村西,洛阳服务区——连霍、二广高速立交桥之间。包括朱仓M722、M707两处帝陵陵园遗址的中部,和M708、M709两处帝陵陪葬墓园遗址的北部。遗址工作区全长约1800米,宽30~50米。前期调查勘探和连霍扩建钻探,共发现墓葬90座(古墓80座),灰坑87个、沟16条、建筑基址23处、夯土区48处、坑32个、砖区3处、散水1处。2013年3月6日开始发掘,2014年5月结束,发掘遗址面积近1.2万平方米,墓葬52座。遗址分成6个小区,1区、2区为朱仓M722陵园遗址;3区为朱仓M707陵园遗址;4区、5区为M708、M709两处帝陵陪葬墓园遗址;6区位于朱仓陵园遗址的西部,这里发现大型曹魏墓ZM44。
朱仓M722帝陵陵园遗址
墓葬和封土形制:封土平面圆形,破坏严重,地面上有保留。地面以下原始封土的直径136米,为帝陵级别的封土墓冢。残存的封土我们做了铲平断壁和解剖工作,了解了夯筑和结构情况。经前期钻探,墓葬形制为甲字形大墓,方坑明券。墓室土圹东西长25米,南北宽28.8米,墓道土圹长50米,宽8.8~10.4米。
陵园范围和布局:通过调查、钻探,陵园的范围、布局基本清楚。发现了四面垣墙,北面、西面保存较好,东垣东侧发现有壕沟。西墙、东墙及东墙外的壕沟我们做了发掘,垣墙保存基槽部分,一般宽2.8米。陵园大体呈正方形,边长420米。封土位于陵园的西部,陵园建筑位于陵园的东部、南部,多为夯土台基和庭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