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不那么认为,但事实上当代艺术家都出自于艺术学院,在东方和西方都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学院并不只是产生艺术家,更多的是失败者和废品。我们来看看两位学生,都虔诚的向往美好的艺术而进入象牙塔,一个是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一个是中国高等级别的艺术学院。
在巴黎的那位,参观完学校的各个工作室,花两个星期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某个工作室的教授和他面谈,然后老师和学生互相选择。上课是老师每星期来学校两次,学生自己去找老师交流。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毕业要求必须修满12个学分,可以选择5年或者6年毕业。学生平时学习十分自由,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每年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转换工作室。总的来说,是“中间轻松,两头难”。在中国的这位,完成新生的例行军训后如愿进入造型艺术系。首先学习基础课程,然后是本专业课程,最后毕业创作。
表面看来,巴黎的毕业生和中国的毕业生也许没有太大差别。由于中国艺术学院强化的技能训练和严厉的学习考勤制度,可能中国人学得还要“扎实”一些。但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来看看中国当今美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教育部决定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来办,于是学校通过收费来“原始积累”,纷纷大肆扩招,高校之门豁然洞开。考生在匆忙经历一至两年,最短可以有一个月的培训后,轻轻松松跨入艺术院校。他们首先被毫不留情的洗脑,涤净考前培训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启蒙教育,才发现自己进入了原来根本不熟悉的某某系。然后是一或两年枯燥艰辛的基础训练课程。办学不负责的地方,教师不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学生不重视自己是否学到东西,互相之间似乎达成一种默契,一团和气混日子;办学认真的地方,学生在老师一片“现在的学生基础太差,没法教”的埋怨声中艰难进入专业课程。又发现其实自己前两年学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专业毫无干系。好不容易开始毕业创作,突然觉得班上几乎每个同学居然画得貌合神不离,自己挖空心思也找不到“灵感”的方向,作品虽说画得有模有样,但要么无病呻吟,要么脱不了前人的桎梏……
这还不算完。学生毕业后,纷纷走向社会。昂贵的学费似乎并没有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淘汰中买来一份保险单:学院没有更好地搭建一个通向社会和实现自我的桥梁。经济条件好的,可能选择深造或成为职业艺术家,运气好点加以时日可能得到圈内认同。大多数人在最初的愿望被击得粉碎后,由于不能把审美观和素质转换为能力,不得不放弃艺术,转向其他行业或离开原本所学专业,只有极少数人硬着头皮,用自己的生活费来画画。市场如此这般不景气,艺术教育还能火得了几年?虽说每年全国都有十多万学生从艺术院校(系)毕业,艺术界还老闹“青黄不接”。这样下去,岂非艺术界靠“新生代”,“新新生代”来获取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身份”问题成为笑柄,艺术工作者的吃饭都还成大问题!以当代中国美院师生的人数,是有义务留下让世界震惊的成绩的。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