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规模之大,规格之高,用材之考究,为淮北地区少见
●1号墓出土的铜缕玉衣片,其数量之多为目前安徽之最
本报讯 安徽淮北市体育中心1、2号汉墓位于该市体育中心南部,西北距市政府约500、西距市博物馆约200米,原属相山区李楼行政村,当地村民称之为“双垅子”。20世纪70年代经文物部门确认“双垅子”应是2座大型汉代墓葬,1988年淮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元月,为配合体育中心体育场扩建工程,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北市博物馆在先期考古钻探的基础上对2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取得重要收获。
2座墓葬均坐北朝南,北依市区最高峰——相山,南面对一片开阔的平地,M1居南,M2居北,M1略偏东。2座墓葬原皆有较高大的封土堆,由于受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致使M1的封土基本削平,M2的封土仅残留2—3米高,2座墓葬均被多次盗扰。
M1和M2均为土坑竖穴多砖室墓。M1由斜坡墓道、前庭、甬道、东西耳室、横前室(前堂)以及后室组成,整体略呈“丰”字形。墓葬南北总长23.46、东西最宽8.34米,墓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各墓室均用大型扇面形青灰砖垒砌成单层券顶,券顶表面涂抹一层较厚的白石灰,起密封和防水作用,前、后室顶明显高于耳室,扇面形砖多为一宽面模印方块纹或席纹;墓室墙壁用长方形菱形带乳凸的几何纹青灰砖垒砌,砌法为三顺一丁,墙体较宽;铺地砖为长方形素面青灰砖,两顺一丁或一顺一丁形成厚实的墓底;此外在墓室扰土内还发现一残断文字砖,其一宽面残留“五”、“日”、“年”3字,“五”字字体类同汉代五铢钱的“五”字,为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竹木类细棍书写而成,初步判断可能是一纪年砖。M2由斜坡墓道、甬道、横前室(横堂)和后室构成,整体略呈“中”字形。墓葬南北总长21.44、东西最宽8.16米,墓穴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各室之间以门道相通,与M1稍有差别的是M2在墓道处用加工过的石柱作为门柱,而门楣和门槛则被当地村民建砖窑时取走用作垒窑门的材料;墓室均为券顶,大型扇面形青灰砖单层垒砌,砖的规格和纹样类似于M1;墓墙壁用大型长方形条青灰与红砖三顺一丁或两顺一丁垒砌,部分砖的一宽面模印方块纹;铺地方式既有横向错缝平铺,也有顺向错缝平铺,还有错缝平铺和顺铺相结合,但各室(包括甬道)都是单层铺地,用砖均是青灰色,但大小不一;后室为并排双棺2室,且西室大于东室。此外在横前室南墙壁西部之上的第一层券顶砖的外表发现有文字,现残留“黄元”2字,为干砖坯上刻书而成,由于字数不完整,目前还无法断定砖上的文字是否为墓主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