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海派绘画作品通过粤商带动在广东地区的广泛流传,促成众多粤籍美术爱好者相继北上学习海派技艺;特别是此前任颐的赞助商精臣原籍的岭东潮汕地区,出现了为数相当可观的海派绘画传习者,人数大大超过了岭南地区。就时间而言,上世纪20、30年代是众多岭东学子北上求学的高潮期,仅负发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者就达百余人之黯。其时不少海派名家传人正受聘在校任教,故可知他们更受海派画风熏陶而染儒不浅,尤其是在花鸟画传习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像陈昌龄、林受益、陈大羽等数十名卓有成就者,就以取法任顾、吴昌硕或吴门弟子的花鸟画最见传神;而人物画方面则以模楷任顾、钱慧安、王震风格者居多。如果说早期岭东糖商让众多海派前辈尝尽了有面子、受尊重、广为社会喜闻乐道而衣食无忧的乐趣与甜头的话;后期海派画家和海派名家传人,对投奔沪上孜孜以求的岭东学子也倾心尽力反哺回报,格遵师道。由此师生融洽,进而使得两地书画界关系和谐,交流密切。
尤其值得介绍的是1929年冬,岭东画坛承前启后的一代盟主孙裴谷,在其就读于有“广东海派摇篮”称誉的尸海美专高足刘昌潮专程南返汕头邀请陪同下前往上海,接受海派画风洗礼。在沪期间,他拜谒海派老师王震、谢公展、张善斤,又结识潘天寿、王个想、诸闻韵等悔派传人,雅集论道,谈艺甚欢。最重要的是此行就其个人艺术生沉而言,因得名师指点而获益良多,眼界为之一开,如潘人寿临别题赠:“画须在谈中见厚,艳中求古,学问中见格。”故虽沪上盘桓不及半载,但艺术境界得以升华,几影响后半生艺术道路。从此孙裴谷突破旧我,诞生新我,艺术观点和国画风格由闽派而变轨跟海派相衔接,进而逐渐成为广东画坛公认的广东海派绘画的先驱。而孙氏北_匕对沪匕海派传人而言自也有不小的鼓舞。
似乎是此番欢晤彼此达成了增进相互往来的切磋意向,次年10月初,擅长花齐金石的吴昌硕次子吴东迈偕吴门高弟王个湾及擅写花开翎毛、时学海派画家朱偶的商言志等一行沪上画家,欣然联袂南下汕头回访孙氏;一时酬答款治,孙氏办极尽地主之谊。海派代表团返沪后,王个箱寄赠鹏梅天竹图》题识客气地表示“即清雅评”,诸闻韵亦附赠《墨荷图卜一幅。而这一上海与岭乐画坛双向不间断互动交流的合作形式甚至一直延续到了当代,像潮阳籍中国著名画家萧晖荣,1969年为办工艺美术品厂经常北广沪读,遂跟当年落拓失意中的海派名家王个移、诸乐三、朱屹瞻、刘海粟、陆俨少、唐云、程十发等订交并结下深厚及情,绘画风格自亦因此大受海派影响。2008年元月22口,“晖荣画展”在上海陆俨少艺术院举行,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车鹏飞、谢春彦等沪上画坛名家自发冒雪前往嘉定祝贺、观摩,场面盛大。而1992年3月,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还来汕头举办海派名师诸闻韵、诸乐三画展并召开学术交流会,探讨岭东画风与海派绘画的源流关系及其艺术特色,与会学者一致就岭东画风具有海派绘画流风遗韵印迹的观点达成共识。
海派绘画跟广东的岭南画派,今天依然分属各自绘画风格鲜明的两大派系。不过,有必要提醒的是,当年以吴昌硕领衔的海派绘画群体在沪上再创辉煌之际,以“三高”(高创父、高奇峰、高剑增)为首的岭南画派创人刚刚登陆上海并树立折衷画派旗帜,而且他们对处于强势地位的海派画坛也表示出尊重。其创办于沪上推广“新国画”阵地的《真相画报》,从创刊号开始就连续四期刊载海派画家曹幡根和豫园书画善会、宛米山房书画会长沈心海的彩版历史题材人物画。引人瞩目的还有第10期“本报同人美术画”既选登高剑增、陈树人等近十位广东画家作品,同时又刊登曹华、黄宾虹和沈心海三位海派画家画作。第11期同一栏目有高剑父古派绘画和首次冠以“折衷派”名称的高奇峰作品,而就海派绘画史研究不无神益的是,在同时登载当年与曼及如共同绘制《点石斋画报》出名的海派画家何元俊画作时,就其绘画风格归属并不直截了当俗称“海派”而美其名曰“由派”;这一称谓的出现,或可为美术史学界就“海派”书画命名缘起议题的探讨,提供民国初年一个新的解读版本。另外,当年高氏邀请由穗来沪协助《真相画报》等出版事业的广东画家冯润芝等,也都对海派绘画譬如钱慧安的人物画表现出欣赏并欲步其后尘的悉心揣摩姿态,后来进而在自我创作中一脉相袭,融会贯通。为此,高剑父曾在《澳门艺术的溯源及最近的动态》一文中回顾:“戒闻上人的人物,系得其尊人冯润芝的心法,冯系私淑钱吉生慈安的海派,可见渊源有自了。”同时,他还提及澳门“清末民初之交,有树间法师驻锡普济禅院,又有坚性和尚为竹林寺常住,与罗宝珊二氏,皆遥接钱吉生慧安的前期海派的衣钵。(责任编辑:美术高考培训QQ:800038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