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整体抓形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应首先对写生对象进行观察,把握这个对象的精神气质及情绪特征,看其是何种动势,头部仰、俯或倾斜印角度怎样,头、颈、胸——段关系的穿插有何具体特点,人物面部神情是何种情绪状态,这些因素对后一阶段的作画非常重要,,我们要牢记这种认识和感受并贯穿于作画的始终。有了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之后,接下来就是确立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在画面构图过程中,整体物象在画面中要饱满适中,避免画得过小或过大。画人物或石膏像时,写生对象的视线前方空间应略宽一些。在确立对象的位置时,应重点确定人物的动势线,找准头与颈、胸的穿插关系,从这些大的因素入手容易画准对象的形态特征。起稿阶段,应多用长直线轻轻勾出轮廓位置,找出大体的比例关系、在人物写生中,鼻子与头部是固定不变的,头部的俯仰、左右倾斜姿势,均会在鼻子不同的倾斜角度中有所体现:
在确立形体比例时,应把复杂的细节概括地去看,归纳成大的几何形体。逐步定位出具体的形体,同时还可用“空间形”来校正,以从眼睑到脸颊至上嘴唇边缘这块空间形来反观鼻子的比例关系,并以此印证这块空间形的比例是否与对象一致。内轮廓、外轮廓同时看、同时找,这些方法都会使我们较容易地画准对象,第二步表现大的体面关系从结构转折关系入手,从明暗两大面的交接线开始,整体地铺出大的明暗关系,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过程中,对体块、明暗应做大的比较和归纳,通俗地说,就是进行一次“排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哪一部分体现转折明暗对比最强烈,哪些部分次之,依次类推,将整体对象的大块结构转折和明暗对比的强弱节奏进行一次梳理,拉出1、2、3、4、5.……的明暗对比级差。确立并牢记这种节奏差异,在此后不断深入表现和塑造对象的过程中,始终按这种级差来表现。这样会帮助我们在深入表现物象的细微变化层次时,始终控制住整体结构明暗的对比节奏,避免层次画得雷同,没有主次强弱差别,导致画灰、画僵、画花等毛病的出现。
另外,还要提醒考生注意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铺大体明暗关系表现物象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时,应理解并认识到,物象的明暗是结构转折和起伏在光线作用下形成的。画明暗体面时,应时刻结合结构关系来表现,不能单纯地去画明暗的深浅。
第三步深入具体地表现对象在大的体面、形块层次及空间的表现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对中间面、亮面的结构、层次用比较、“排队”的办法作深入地表现。这个阶段的工作比较复杂和艰苦,我们不仅要把握暗面大层次的节奏差异,同时要把握中间层次和亮部层次之间的明暗区别,最后还要将三大层次作相互比较。在深入阶段,只有看得出细微差异,才能表现出更多的层次尘化、深入表现对我们的眼睛和手的表现能力提出了高难度要求,因而,这种学习和磨炼对我们的造型能力的提高足十分重要的。
第四步整体调整阶段
整体调整的原则是局部服从整体、细节服从全局,这个阶段需要静下心来,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次全面的检查和调整。
因为在长时间的深入表现中可能淡化或忽略了大形块、结构关系以及人物的基本特征,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检查:人物(石膏像)的比例、结构是否准确,五官特征是否鲜明,体面、层次是否拉开,质感不口空间感表现得如何,是否有碎、灰、浮、僵、平的现象存在,对上述要点作了全面地检查和分析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修改。
以概括、加强和减弱的方法,削弱零碎、“抢眼”的细节和不必要的、非本质的因素,突出重点,使形体、结构准确生动,达到完整统一的效果。
我们知道,要真正画好头像素描,就必须理解和掌握头部的结构特征。这其中包括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两方面内容。
头部的解剖结构主要是指人物头部的骨骼和肌肉的起伏生长关系、外形特征及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
头部的形体结构则是对人物头部外形特征作大形块归纳,即以几何的观念来理解和分析各个具体的形体的空间位置及穿插关系。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对学习素描基础训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分析和认识应着重于掌握它的主要特征及结构特点,不必像医用解剖那样作过细的研究。要着眼于艺术造型的特点和需要来把握它们的关系,即对物象形态的特征构造特点作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是人物的头部的左右两边具有完全对称的关系,它是我们抓形和检验形体比例误差的依据。此外,人物头部的五官是有一定比例的,而每个具体的人物特征就全体现在这些比例关系的差异上。
所以说,抓住了一个人的头部骨骼特征,这个人物就已经有八九分画准了。因为人物的头部各个骨点的比例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头部的基本外形特征。无论画石膏像还是人物头像,掌握了头部的骨骼就等于掌握了形体比例的坐标。骨点,就是显露于形体表面的那些转折,而多个体面的转折的连接就构成了形体各部分体块,由此构筑了完整的人物头部外形特征。
对于头部的关键十生骨点应着重找到以下部位:头部前方左右对称的额丘、顶盖隆起、顶隆起、颧突、眉弓、鼻骨、颏隆起、下颌支、颌角等。这些骨点位置都是左右对称并由此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头形特征。
从形体结构角度来看,对人物头部的体块概括,重要的是上额左、中、右三块面,鼻子正面与左右两个侧面及鼻子底面,眼睛如球体嵌在眼窝内,脸颊从颧骨至咬肌到下颌支连成侧面,上唇和下唇体面的左中右及上下面的转折,脖子如圆柱体,喉节如一块长方形几何体嵌在脖子的中间等等。在这种概括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如额头正面有左右对称的额丘,两眉弓与额丘形成的额沟,鼻子可分鼻梁与鼻准的穿插、鼻头与两侧的鼻翼的体面穿插等。我们的观察应从大的形体看到小的形体,最后又需将这些局部的形体归结到整体形块的空间位置上,通过对形体结构中体块穿插的观察与理解,使我们认识和理解解析物象结构的正确方法。
我们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对解剖与形体结构印熟悉和掌握程度作适当的单项训练,即根据石膏像不口人物头像作一些小品训练或默写。概括地画出头部的解剖结构及形体结构,归纳和分析形体的体面关系在空间中的变化。这种单元性训练对于我们提高对头部结构的理解及造型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要想让自己的素描卷获得高分,重中之重是在了解评分标准之后以此为准绳不断地加强练习。考场限定时间内的素描要求,无论是石膏像还是人物肖像,首先要审度考生对造型基础知识的掌握。
透视:最基本的形体透视变化关系。
解剖:骨骼、肌肉及筋腱皮肤间的运动扭转和表情变化,而这些联系又都是通过起伏的形体来显现的。因而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娴熟的表现技艺便起着关键的作用,既要将观察到的物象通过理性的分析将其完整生动地表现出来,又必须将素描中的结构关系画得有节奏、有主次。
构图:肖像、石膏像的构图较简单,一般是将头部画得略偏上,让视线方向的空白留得多些。头不要画得太大而使画面显得拥塞,或太小显得过于空旷。另外太大容易画得过于空洞无内容,太小会画得因用笔受拘而感到不够放松自如。
结构:将肖像的形体结构画得结实,富有体积感(或日空间感),并将结构与结构间的起伏榫接画得自然生动。
光感:不同方向的来光或散光(没有固定方向的光源),及不同的刻画角度对造型都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如逆光和迎光都相对比侧光难画些。因为物体的凹凸起伏被隐失在或明或暗中,对初学者来说难以把握用微弱色调去表现丰富的形体变化。
其它:人像与石膏像相比,还更应注意表情、年龄、职业以及形体外观的肌理、质感变化与固有色的深浅表现。如不同人的发型与毛发的质地,不同人的表情变化和不同时空的环境氛围。
不管怎样画、画什么,或画多长时间,透过自然的光线,使你的画笔始终围绕着形体去表现,无论是明亮的光线洒在物体上后令人目眩得难以再细辨出的形体的起伏,还是当视线扫过暗部或投影时令人在黑暗中难以观察到的形体的确切起伏,都应将形体刻画得直视无碍;无论是才画了几笔,还是已刻画得很深入,都要始终围绕着刻画形体这一母题去表现客观对象。如此,无论到何时收笔交卷,画面都会因有可视的结构而立于不败之地。
考场限定时间内的素描该怎样画,这是一门学问,根据观察与经验,尽快地构建出一个结构关系的秩序,在这个略具数据规模的关系中,不断地调整与拓展原有的和新建的物象结构,使形体结构逐渐走向完善、深化、丰富,在各种比较中互相衍生、互相依存,使之浑然、博大起来。
答卷时先静下心来用几分钟时间观察对象,思考用怎样的步骤去表现才会有效果。动笔之初要先定构图,随着轮廓的刻画与深入,在内外轮廓一齐画的同时要注意透视与形体特征,形体起伏中的解剖关系。但是,无论如何深入,色调始终要围绕着刻画形体。—般来说,最难表现与刻画的不是那些显露出来的结构关系,而是对含隐与消失在一个或几个新结构兴起、显露或转折出的原有结构形体的关注与刻画能力,能恰如其分地刻画这些形体,不受物象虚实隐晦所惑,需要对事物的形体有一定的洞察与感悟能力,更需要按照考场限定的时间来有计划的施策拚练。刻画得既整体又深入,才能稳操胜券。对画中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与深入的刻画能力是素描考试中应具备的两个基本造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