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建筑院校和建筑研究与实践机构参与的以“约会的建筑”为主题的文献展览,牡丹亭、蓝桥会……一个个散发着浓郁东方神韵的建筑漂洋过海,带着诗情画意来到美丽的威尼斯“约会”。展览现场举办的很多与观众互动的活动,更是形象地深化了展览主题——“约会”的含义。
中国建筑师参加国际展览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可是,过去很多展览展出的中国作品仅仅是各种形式的建筑模型,也就是实际建筑项目的缩微和再现,而像“与中国约会”这样“独立的以建筑创作为契机的艺术作品”,则并不多见。“这里呈现的建筑更像是个动词,透过‘艺术’的大舞台成为某种不断生长的东西……”中国馆不是某一个艺术家的个别观念表达,而是呈现了中国建筑学应有的尺度和思想性,包括营造活动作为综合社会实践的复杂性,社会大众对建筑学的理解之于这一行业的意义,以及建筑师对他们负有的责任。
策展人唐克扬以“来此与中国约会”为主题的中国馆策展方案,是在文化部相关部门的主持下,经专家委员会认真严格的评选之后才最终确定的。由范迪安、王璜生、朱青生、王明贤、朱小地组成的评审小组认为,该方案“具有整体造型上的可视性和提供观众进入体验的参与性,具有新意”。
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阎东介绍,本届双年展的总监即总策展人为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而以往的建筑双年展均由知名评论家或历史学家担纲。组委会这次之所以把双年展交给一位建筑师运作,是希望通过建筑师的感悟与品质,来引领建筑艺术的新潮流。
妹岛和世是当今以品质著称的建筑大师之一。她为建筑双年展确定的总题目为“人们相逢于建筑”。相较于大多数建筑师所关注的行业焦点,这或许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跨界”题目,它把建筑问题变得感性和人间化了,体现了建筑师的社会关怀。而本届中国馆的主题是“来此与中国约会”,不但回应了总题目,而且还独具特色地昭示着“人们应该在建筑中相逢、交流”,同时引发对当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
8月26日,中国馆预展。妹岛和世、评委会成员以及大量记者来到中国馆,记者们纷纷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就创作理念向中国艺术家进行了详尽的采访。妹岛和世女士仔细观看了中国馆的展品,她不断地向中国方面陪同人员称赞中国馆,说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很有新意,布展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