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司法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有关报名的公告也于近日发布。与此同时司考培训的广告就已铺天盖地,宣传大战如火如荼。记者从北京几个较大的培训机构了解到,今年的司法考试培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培训机构在争夺生源,开拓分化这一市场。加之,社会上对几年来司法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追求暴利的现状早有微词,考生选择培训机构也趋于理性,因而司法考试培训市场竞争加剧……2014年中国司法考试培训市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草台搭班屡见不鲜
司法考试培训是一种纯市场行为,主办司法考试的机关都不参与举办培训,以保证考试的规范和公正。但是另一方面,整个司考培训市场却难免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在这个市场存在司考辅导虽难做,但司考培训又人人都可以做的现象。大家都在谈论举办司法考试培训门槛太低,因为培训不在教育之列,不需要教学资质。按国家工商管理法规规定,此类培训任何文化公司都可以举办。因而大家纷纷抢占这一市场。目前,许多人开始单挑独干,在互联网上几乎20%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个人招生网站,虽然粗制滥造,但名头打得很大。
目前,这个培训市场当中首先要关注和重视的是培训质量,这也是考生最为关心的。然而,眼下司考培训市场反应最大的问题是,承诺的师资无法到位,出现了许多临时更换师资或假冒名家名师授课的现象。各家培训机构所形成的模式大同小异:其一,名师战术;其二,师资主要是名师撑台,辅以研究生辅导、讲授,整体质量很难保证。研究生授课实际上类似于电视上的模仿秀节目:在没有学历教育授课经验的前提下,借鉴名师授课的方法登台讲授。这种方式被许多辅导机构所采纳,因为名师有限,价格偏高,且招生广告成本投入巨大。能够保证全部是名师授课的辅导机构在全国寥寥可数。
(二)“名师”泛滥
目前的司考培训机构几乎无一例外是打着“名师”招牌而来吸引考生。在这一市场,名师就是“明星”,受到考生热烈追捧。他们的讲授是司考培训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其影响力大到讲与不讲,足以决定一个培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就司法考试的十四个部门法而言,都已形成了一二个名师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他们仅凭着自己的口传、心授就征服了全国考生,许多考生慕名而来。名师起到的效果是召集更多慕名而来的学员,而现在名师的频繁跳槽,让不少学校在师资上极不稳定。一个名师的离去往往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而真正的有实力的培训机构,是自己造就更多的名师。这样的完善机构可以自己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明星教师,即便是某一个教师的出走,也不会改变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而这时候的名师更多的是一个象征,因为有了自己一整套的造血系统,让真正的强校已经由名师走向了明师,而现在仍以名师作为宣传噱头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也是极具风险的。因为名师的流动性太大。司考培训市场的“名师”效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质量是司考培训市场生存的保证,因为它关乎考生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没有“名师”的支撑,也就没有司考培训市场的繁荣稳定。所以在现阶段,极个别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已经认知到这一问题,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师培训机制,不再追求一人独大,而是逐步行程了百花齐放,明师无数的局面。只有这样司法培训才能更具生命力。
(三)司考培训收费趋于理性
为什么司法考试培训市场持续火爆?许多人在培训市场经营主要是因为:其一,投资少,收回资金周期短,赢利快;其二,风险相应较小,教学只要请来名师,质量就可以保证。有资料表明,在司考设立的当年,一个为期7天的“冲刺辅导班”每人收费3000元,有2000多人报名,其赢利空间令人惊叹!但目前,北京投入五万元作广告,未必能收到三万元培训费,加之请名师价格也很高,培训市场越来越难做已成为事实。这也导致司考的收费正在趋于合理。最终受益的仍是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