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在长篇电视动画片的类型当中,每一集的故事较为充实,情节也比较曲折复杂,因为是破案故事、所以每集都有故事开端的铺陈,还要有新的人物进入到情节里面来,有悬念的设置,还有气氛的铺垫,高潮部分的突转,在很短的讲故事空间里,讲得又是包含着复杂推理的侦破故事,那它是怎么把故事讲清楚,让小观众也能理解,被吸引的呢?
首先,就是确定故事的“目的”。这个和我们平时谈的主题内涵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从故事创意的角度,如何抓住故事的趣味重点,也就是说,你把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安排在故事的哪部分?对于侦破题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我们谈到的“故事目的”。
有的侦破题材关注人的犯罪心理。希区柯克的作品就是这类,从人的犯罪动机、案件中每个人的立场和反应,对人性进行剖析。这应该说是一种强调故事内涵的角度,作案、犯罪的动机和过程都是生活中的“非常态”,往往是犯罪者的内心世界陷人绝境,苦苦挣扎,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举动。在这种极端和边缘的状态下,人性中隐藏的一些特征会突显出来。对于这类影片,破案的过程是故事的外壳,人才是创作者关注的重点。
另外一类侦破题材就专注破案过程,把趣味点设计在逻辑推理上。先制造悬念,一步步地解迷。在这样的故事中,观众的关注点很明确:“怎样犯罪”比“为什么犯罪”更重要。“怎么破案”比“抓到罪犯”更有意义。故事的目的相对比较单纯。《名侦探柯南》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部影片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罪犯犯案,或是逃逸的手段,换句话说,是对罪犯或是侦探的技巧和计谋的一种展示,这就像带领观众参加的猜谜游戏。我们可以看到,剧情的每一步推进实际上都在围绕着一连串线索的逻辑推理。创作这样的故事,往往是预先设计好了结尾,再一步步倒推回来,就好像把一个秘密礼物重重叠叠地包装好,再和观众一起津津有味地逐层拆开,当打开最后一层,能不能给观众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就要看编剧的创造力了。
在这一类型的故事当中,尤其是在柯南这样的袖珍短篇中,故事的“核心情节”有时只是很小的一点,但却起到了支撑整个故事的作用。那么这个点选得是不是巧妙,是不是足够吸引观众,就显得十分重要。
还有就是故事的风格化。
故事的风格化,就是把题材的特点和潜力挖掘到极致,像我们上面提到的,正因为影片面对的观众很有针对性,根据观众的心理需求,把故事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作品能够成为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平庸的作品,面面俱到,也说不出它的毛病,但是故事的风格却很含混,定位也不明确。这样的作品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越是像电视动画片这样单集容量小的表现形式,越是需要故事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故事的风格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选材和处理题材时,在题材本身特性的基础上,用出人意料的、新颖的方式进行“剪裁”。比如说《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可以算作是同一类题材的动画片,都是表现孩子的日常生活。由于处理题材上用了不同的思路,两部动画片就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故事风格。《樱桃小丸子》温馨而充满怀旧色彩,表现亲情、友情。《蜡笔小新》则以小孩子特有的犀利视角,毫无顾忌地展露人性中的尴尬,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既荒诞又真实的一面。
有这样体验,面对某个题材构思故事的时候,脑海中冒出来的一个想法往往比较大众化,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你的创意也就很容易和大家不谋而合了。但是创作就是忌讳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呢?这时候,不妨给自己作一个智力测验,把题材当成题目,设计几种截然不同的方案,天马行空地发挥创造力,有时候甚至可能冒出离谱的想法来。有了这个过程,再进行选择。独特性方面会胜人一筹。把故事做到极致也很重要。就像我们刚刚谈到的“离谱”,作为创作者、编故事的人,很忌讳事先在脑子里给自己限定了一个小圈儿,自己就规定了很多“不行”、“不可能”。如果故事中的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中庸平淡,对于观众来说,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常常有人说,编剧的本事就是把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写得人情入理,观众的好奇』臼也就在于看编剧解决剧中的一道道难题,弱者怎么打败无比强大的敌人,性格对立的男女如何坠入爱河……当然,这里并非说故事的情节稀奇古怪,这种极至更应该体现在人物性格和人物情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