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之父
昨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人员正在对明代“蜀王琴”进行测量
避过历朝历代的天灾人祸,辗转文人琴师之手,36张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的古琴,齐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昨日,三峡博物馆馆长黎小龙说,经国内专家鉴定,36张馆藏古琴的年代再次得到确认。春节前后,这些古琴中的代表,将首次亮相三峡博物馆。
36张古琴记录6代
黎小龙介绍,今年三峡博物馆启动了对馆藏文物的新一轮鉴定工作。因此,他们特意邀请到国内青年古琴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金蔚,再次对馆藏的36张古琴进行年代鉴定。
鉴定结果表明,馆藏的36张琴,从唐、宋、元,一直延续到明、清、民国,“它们没有落下一个朝代。”黎小龙说。这些古琴宛若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将唐代至近代的文化延续,清晰地展示在现代博物馆之中。
最老古琴已有千年
这么大数量的古琴为何齐聚三峡博物馆?黎小龙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居于北方和江浙一带的文人雅士及古琴名师,辗转来到重庆避祸。这些爱好古琴的大家们,离开家乡之时,除了随身细软,都会从自己收藏的古琴中,选出顶级之作带在身边。“大量的古琴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重庆。”黎小龙说,当时重庆琴界名家会聚,将古琴文化在山城发扬光大。
解放后,流落民间的古琴,通过捐赠、征集及政府转交等方式,在上世纪50-60年代,陆续藏入当时的博物馆之中。
在博物馆的库房内,这些古琴得到精心保存。这些古琴大多都身长约一米二三,漆色以红、黑、紫黑为主,许多底部刻有历代琴师及收藏者的题记。“虽然36张古琴中年龄最大的已过千年,但至今它们仍能够在乐师的演奏下,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黎小龙说。
古琴——民乐中的兵马俑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2003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承载体,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
当代古琴大师李祥霆说:“古琴是中国民族音乐里的长城、故宫、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