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毕横和父亲搬到东窑村进行最后的制作。5月20日,将半成品运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大院内;5月30日,进行最后的装卸;5月31日,展览正式开始。
在制作“解放牌关公”的手艺上,毕横觉得自己不输给真人变形金刚的建模团队。“大黄蜂模型没用一个雪佛兰的零件,关公也没有一个解放车的零件,全都是我事前设计制作的。”
“解放牌关公”的巡展之路
2014年5月31日正式开展后,“解放牌关公”通过网络传播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网友纷纷称赞作者想法独特。有网友甚至为作品取好英文名KWANSFORMERS。一年来,“解放牌关公”先后在北京欢乐谷、沈阳、贵州、西安巡展。每到一处,这个近10米高、7吨重的庞然大物总会引起游人的瞩目。
毕横告诉记者,他给“变形关公”起的名字为《解·放》。“解·放”意味着思想必须解,但精神不能放。“我们要学习西方,但不能放弃自己的文化、精神。在我看来,"大黄蜂"只是好莱坞赚钱的工具,代表着一种文化输出,但不是艺术品。而"变形关公"就像纪念碑一样,记录了一代人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心中的情节,是有灵魂的艺术品。”
当看到置身卢沟晓月、圆明园的“变形关公”时,很多人不禁产生一种东西方文化碰撞和历史的沧桑感。而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到展览馆里的“解放牌关公”更多的是新奇感。毕横坦言,这就是他所追求的艺术理念。“每个人的阅历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这才是好的作品。最经典的艺术作品应该像月亮一样,你在窗户、树梢、山顶、云端都能看到,但月亮都不在那里。”
在“变形关公”雕塑展出的短短半个月,已经有两个买家上门商量收购一事,但毕横觉得买家太精明,一直不出具体的价格,“我当然想为变形关公找到好归宿,但希望是真正欣赏它的人来收藏,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我自己先藏一年也行。”终于,在展出的一年后,“变形关公”已经找到了收藏者,毕横近日告诉记者,一位马来西亚的商人愿意出价100万收藏。毕横利用到位的资金又制作了一个“解放牌关公”,“扣除所有的费用,我一年的工作相当于挣了一个"关老爷"。”
主题电影正在筹划中
在2014年“解放牌关公”刚刚展出的时候,就有网友建议:“变形金刚加三国演义,可以做成动画长片”。其实在毕横的脑子里早有了关于关公动画长片的剧本概念:一对男女开老解放车为战区运送物资,解放车在森林中休息时突然被天空一道火球给砸中,而穿越时空的关公正好卷入其中,于是解放牌变形关公诞生了。
一年后,毕横的设想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他告诉记者,现在正准备将“解放牌关公”的故事拍成电影。“电影的场面上肯定没有好莱坞《变形金刚》那样震撼,但是我们计划以剧情和情节取胜。电影剧本初步计划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在影院看到"解放牌关公"的身影。“《阿凡达》不能追赶和超越吗?我觉得中国人可以的。”
更多艺术类高考信息北京大成艺考教育中心--美术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发布